三下乡|“流浪文祠”采访与实验并行

发布者:食品313发布时间:2019-07-17浏览次数:181

   “村里发展需突破的问题是自身产业,自身产业带动村集体收入,带动村民去劳动致富”,7月15日上午,队伍成员于村委会采访驻赤水村第一书记吴浩秋,他如此谈到同日下午,队伍成员于村委会采访村党支部书记江绍茂,了解到村里的详细情况与此同时部分实验组成员在潮州市区实验室有序开展实验工作,餐厨垃圾的检测实验取得有效进展。

  

赤水村建设突破点:发展自身产业

17年以来,政府开始投入资金重点建设潮州市潮安区文祠镇赤水村,整理规划乡村发展。在采访中,队员们了解到赤水村在过去两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行动一改以往村庄“脏乱差”的情况村庄累计拆除旧房40多间,占地2000多平方米,清除杂物垃圾200吨以上,美化墙壁4000多平进行了村庄绿化、道路铺设、污水处理和自来水管铺设,建设了村委会办公楼和文化中心,还有广场及公厕,整治电线、电话线、网线,设立垃圾收集点和垃圾桶。在这些可喜的变化中,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正在不断地提高,村民切实享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吴浩秋是第二批来到赤水村的党员干部,虽村时间仅两个多月,但对于村里基本情况有了充分的了解掌握。吴浩秋表示,村里建设的突破点是发展自身产业,如何留住人、吸引年轻人回来创业是工作的重点之一,但由于村庄耕作面积有限,建设用地少等问题,村里发展自身产业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不过现在赤水村的经济仍在稳步增长中,相信赤水村能够发展得更好。

  

脱贫之后是巩固和发展

当日下午,队伍成员于村委会对村党支部书记江绍茂进行采访,江绍茂对队员的提问作出了详细回答。队员得知在赤水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村民的公共意识。为建设更加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村委正在筹建一些基础建设,比如规划村公交站以及公交线路,拓宽村道,筹划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等。

同时,江绍茂提到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还不足,增强村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是接下来的工作安排之一。目前村里的垃圾处理方式是将生活垃圾用环保袋收集,转运到村里的中转站,再由镇里的环卫工人运走。“保证垃圾不落地谈到垃圾分类和处理时江绍茂如此说道。

对于村里出现的秸秆焚烧现象,江绍茂表示村里耕地少,可以控制这种行为,接下来会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实现秸秆的再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18年村里已完成了基本的建设任务,基本完成脱贫工作2020年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村里近两年的目标是巩固发展现有的成果,以期做到真正的脱贫致富。目前村里有一条可行的生产建设道路,就是农村的水果种植,通过品种改良的方式提高水果生产的效益。

队伍成员在本次访谈中收获颇丰,他们对赤水村今后的发展充满了期望。

  

餐厨垃圾的指标检验正在进行时

队伍成员赤水村里进行紧密的采访同时,有两名成员在潮市区华农食品研究院紧张地开展实验工作。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操作实验仪器,在实验室里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

餐厨垃圾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较多的垃圾,队伍成员对餐厨垃圾的指标检测,有利于了解餐厨垃圾的理化性质,对进一步探究餐厨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今后的调研活动中,队伍成员还会对赤水村村民进行走访调查,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对农村建设以及餐厨垃圾处理的看法

  

(图/流浪文祠 黄允杰 卢奕銮 文/流浪文祠 李志榆 责任编辑/砾影新媒体中心 叶碧霞